来源:金融时报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内容导读: 2012年8月3日,在新疆拜城县召开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3名维吾尔族学生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金融机构负责人的手说“谢谢党,谢谢政府,谢谢金融部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学成后要报效我的家乡。”这一幕始于阿克苏地区金融机构克服困难,全面推行实施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2012年8月3日,在新疆拜城县召开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3名维吾尔族学生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金融机构负责人的手说“谢谢党,谢谢政府,谢谢金融部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学成后要报效我的家乡。”这一幕始于阿克苏地区金融机构克服困难,全面推行实施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学成报效家乡
人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当你花费十二年寒窗心血,换来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踏进大学的校门。懊悔往往也会伴随人的一生。
生活在拜城县的三名困难学子,这一年他们的心情极其复杂。热合木.艾山是拜城县布隆乡9村的一名维吾尔族青年。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尤其喜欢绘画。对一些诸如马、牛、小花帽,总能画得惟妙惟肖,受到左邻右舍称赞。慢慢地他心里有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民族绘画艺术继承与发扬。带着这个信念,他开始长达12年的刻苦学习。凭着对艺术的这份孜孜不倦的追求,2012年的夏天,他终于收到了来自新疆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父母看到这份录取通知书时,紧锁的眉头似乎让他读懂了什么。那个夜晚全家人,什么话也没说,沉默了一宿。一年6000元学费,对一个城镇的普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一个农村的困难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9月份开学也正是农忙之际,庄稼还在地里,不能立刻变为现金,地里还基本上还没什么收成。
这样的现实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拜城县的另外两个家庭。三个维吾尔族青年都抱着同一个心愿:完成大学学业后,将所学的知识来建设家乡。但是因为家庭的困难,无法拿出足够的学费供他们完成大学学业。12年的含辛苦读,到最后却因为钱而不得不放弃学业。这不能不让善良的人们为此伤怀。离通知书规定的开学时间越来越近了,他们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正当这时,他们从老师那里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拜城县实施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人民银行拜城县支行苏庆刚行长的办公室里,他们了解到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操作流程和发放金额,当知道他们是地区最先享受到此项惠民金融政策受益人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先前的紧张,不安,一扫而光。很快,在县政府、民政、教育的支持下,他们很快拿到了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证明,并据此在拜城县农村信用社签订了贷款合同,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
提供助学保障
2012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共有14765名学生参加了高考。如何使他们当中考取大学的困难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人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思考最多的一件大事,也是金融全面落实新疆自治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切实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考得上就读得起”,确保全地区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子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贷款顺利入学,该行党委班子在高考前夕兵分四路,深入辖区各县指导协调金融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同时与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就如何落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职责进行了对接,在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货信处的具体指导下,多方讨论,研究制定了《阿克苏地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阿克苏地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三个模板性文件,各县人民政府均以转发,为全面有效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提供了保障。
人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加治堂表示: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企盼,更是地区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求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开展此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真正把这项惠民政策办实、办好。
资助一名困难学生,就能温暖一个家庭,播种一个希望,成就一个栋梁。当前阿克苏农村地区一户困难农民家庭供一个高校学生已非常吃力,若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学则难上加难,有的困难家庭更是举步为艰,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介入,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家庭资金紧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