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6日
内容导读: 全国有5000万家小微企业,它们分布在不同行业,行业特性和金融需求都有很大的差别,很难按照统一模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全国有5000万家小微企业,它们分布在不同行业,行业特性和金融需求都有很大的差别,很难按照统一模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很多新兴产业、特色行业不断出现,如水产、家装、橱具、茶叶等等,部分地区开始形成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和行业的主体都是围绕着某条产业链或供应链的众多小微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常规金融服务很难满足,需要通过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它们的专业金融服务需求。董文标看到了这一点,把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专业化能力作为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
董文标在2011年就指出,“小微金融服务”必须要全面地深刻地体现“专业化”,“专业化”才能控制住风险,“专业化”才有可能把支行办成存贷款业务过百亿的支行。在2012年初举行的民生银行全行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董文标更是明确要求,每家分行要拿出一到两家支行进行小微专业支行建设,3年内全行的小微专业支行要达到100~150家。
2012年4月16日,民生银行下发了关于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指导全行推进小微专业支行建设的行动纲领,阐述了小微金融专业支行的定义和特征,指明了小微金融专业支行的建设方向和发展之道。
按照民生银行的定义,小微金融专业支行是指依托支行所属区域的产业结构、主导行业、商业业态和特色经济,围绕周边商圈、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规律,结合支行资源和地缘优势设立的专注于面向特色行业和商圈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存款、结算、财富管理和售后等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支行机构。民生银行又把小微专业支行分成四类:产业链专业支行、行业专业支行、商圈专业支行和服务专业支行,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林云山提出,民生银行用3年左右的时间成功打造150家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分布在批发、零售、仓储、餐饮等行业,最终在全行形成小微金融专业化发展的格局。
2012年4月26日,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在苏州召开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专题会议,正式宣告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工作全面拉开序幕。会上,民生银行对前期评选出的首批20家小微金融专业支行进行了授牌。到2012年11月末,这20家小微金融专业支行的业务整体情况较之前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各项业务指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小微贷款余额达到273亿元,小微客户达6.82万户,不良率也远低于全行平均水平。
2012年11月13日,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公布了第二批小微金融专业支行的评审结果,30家支行成为总行认定的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分别定位于不同的行业或商圈;11月25日,2012年第二批小微金融专业支行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董文标亲自为这些专业支行授牌。至此,民生银行总行认定的小微金融专业支行达到了50家。
董文标要求,民生银行以后不能再走全功能支行的路子,主流是发展专业支行,特别是要研究产业链,做深做全产业链,实现经营的产业化。专业支行之外是售后服务支行,重点做好服务和交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