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爱卡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内容导读: 国内的类影子银行管理机构最根本的负债来源依然是居民储蓄资金,并且杠杆的使用程度非常轻,与海外影子银行依靠机构间同业市场大量融资来维持资产运作有很大区别。
国内的类影子银行管理机构最根本的负债来源依然是居民储蓄资金,并且杠杆的使用程度非常轻,与海外影子银行依靠机构间同业市场大量融资来维持资产运作有很大区别。
但两者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负债的稳定性状况堪忧----海外影子银行是由于同业负债的内在脆弱性,而国内的类影子银行则是源于负债期限相对资产的错配问题,产品以短滚长运作,所投资资产的流动性甚低。
如果暂且放下对期限错配的讨论,重新审视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否也存在着海外影子银行的脆弱负债的潜在风险,那么答案或许会出人意料:银行体系表内的风险点其实更为突出,并且由于记入表内而幸运地逃离了市场争议,投资者普遍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警觉。
与海外影子银行借助回购市场融资的弊端一样,同业间相互资金往来会使得体系资产负债表虚高,并且一方出现流动性问题导致违约后会发生连锁反应:同业往来加深使得体系内资金波动加剧,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极易造成局部性、结构性失衡向系统性的流动性紧张转化。
银行间同业业务规模占比持续攀升,但由于其在表内给予了确认,往往被认为是业务结构优化的表现,“表内”二字障目市场容易忽略真正的风险,盲区也许比阴影更应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