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小编: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内容导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辽宁省昌图县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为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在人行铁岭市中支和人行昌图县支行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不仅为全省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融资新路,更为当地农户架起了一座致富“金桥”。
“两权”抵押贷款:架起致富“金桥”
近年来,随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辽宁省昌图县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为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在人行铁岭市中支和人行昌图县支行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不仅为全省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融资新路,更为当地农户架起了一座致富“金桥”。
秋分时节的辽沈大地,晴空万里、清爽宜人。在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曙光农业合作社万亩水稻基地,一望无际的稻浪随风起伏,稻香扑鼻;黄澄澄、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稻梗,仿佛在向人们点头说:“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昌图县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自古素有“辽北粮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当地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为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在人行铁岭市中支和人行昌图县支行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贷款业务,不仅为全省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融资新路,更为当地农户架起了一座致富“金桥”。
土地流转引出新问题
“如果‘承包土地经营权’无法抵押,那么合作社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得知记者采访,曙光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宋立新开门见山地表示。2011年,他投资200万元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1800亩土地,成立了辽宁首家水稻专业合作社。除了流转费,他还花20多万元购置了收割机、插秧机等多种农用机具。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由于农资价格上涨,他用于春耕生产的流动资金不够了。据宋立新回忆,当时资金缺口在100万元左右,他首先想到银行贷款,但由于额度较大且没有合格抵押品,他一连走了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
“当时在昌图县,和宋立新一样面临资金缺口的不止他一人。”人行昌图县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昌图县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催生出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其中流转面积超过1500亩的就有20多家。“农业生产越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就越大。由于资金投入大、周期长,与传统农贷额度小、期限短的特点完全不匹配,因此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往对普通农户的贷款多为信用贷款,虽存在一定风险,但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现在的合作社动辄转包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如果没有充足的抵押品,即便发展前景再好也很难保证不发生风险。”当地一家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人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据了解,该县涉农金融机构历史上通过改革剥离的不良资产总计6亿多元,昌图县甚至曾一度被列为农业政策性金融“高风险区”。因此,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成为助推昌图县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创新产品谋求新突破
“宋立新们”遇到的融资困境,引起了人行铁岭市中支及人行昌图县支行两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围绕流转土地的经营权“作文章”,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让流转的土地真正成为可以生财的“聚宝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正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昌图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两权’抵押贷款探索。”人行铁岭市中支副行长马鹏飞表示。
然而,在试点之初,涉农金融机构对开展此类贷款并不积极。首先,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更加强调农用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因此在相关法律条款尚未修改的情况下,一旦当事人间发生抵押权纠纷,银行将面临抵押权无法实现的法律风险。其次,由于缺乏相应评估机制和人员,如何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成为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对此,人行昌图县支行着力从业务细节入手,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一是细化贷款流程。首先由金融机构受理申请,审查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其次由乡镇管理站对流转土地登记、确权,再由县农经局对流转土地发放他项权证,以他项权证为抵押申请贷款。二是明确抵押资产处置机制。推动政府成立土地流转中心,一旦借款人不能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金融机构有权处置抵押物。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把好贷款用途关,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及额度,并建立土地流转贷款档案及借款人不良资信登记制度,同时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借款申请人,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逐渐提高,自2011年办理首笔业务以来,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18645万元,先后支持24家农业合作社、83家种粮大户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难题。
助农致富实现新发展
“有了土地经营权作抵押,今后我再也不用为‘钱’的事儿发愁了。”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宋立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流转土地3.1万亩,经营范围也由单一水稻种植扩展到农业机械、肉牛养殖等多个领域,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更实现了整村致富。以大和村为例,如今全体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总计流转土地超过3000亩,村民除每年获得770元/亩分红外,粮食价格每涨0.1元,每亩地还多得15元。得到实惠的村民李长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是咱自己的,不用种一亩地每年还能收入700多元。再加上在合作社打工赚的钱,平均每户年收入达7.2万元,比入社前增加一倍以上。”
2014年末,在连续三年成功开展“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基础上,人行昌图县支行又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只要是农户承包的集体耕地在经过确权登记后均可获得贷款,使扶持对象由专业大户进一步拓展到普通农户,而且贷款利率还优惠10%。除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外,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还开办了“住房产权抵押贷款”、“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及“畜禽舍使用权抵押贷款”,将抵押标的物由土地经营权延伸至农民住房财产权,为金融支农、惠农提供了广阔空间。
“没想到宅基地使用权还能抵押,否则养鸡场根本建不起来。”在徐家村,31岁的养殖户左凤合告诉记者,去年底为增加收入,他决心搞养殖。但先期近30万元投资让他犯了难,东拼西凑只有15万元。由于承包地已流转出去,他便以宅基地使用权作抵押向农信社贷款15万元,在自家房后建起了养鸡场。“没想到今年就见到了效益,明年我就能全部收回投资。”听说畜禽舍使用权也能抵押了,他正打算贷款建第二个养鸡场。据统计,自年初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以来,昌图县涉农金融机构已累计放贷1.5亿元,扶持农户391家,其中仅今年春耕生产就新增信贷投放6000万元。
我爱卡(www.51credit.com) 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
更多信用卡优惠、服务信息尽在我爱卡客户端 猛戳//www.51credit.com/phone.html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