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内容导读: 由于经济只是处于企稳走平状态,货币需求并没有大幅度上升,因此全社会的资金紧张程度也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
流动性紧张程度短期上升不改平稳趋势延续格局。
由于经济只是处于企稳走平状态,货币需求并没有大幅度上升,因此全社会的资金紧张程度也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但由于货币周转速度的下降,以及年末季节性资金需求的短期上升,12月份货币市场的资金紧张程度有所上升,银行间市场上货币利率略有增加。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1%,比11月份高0.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2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2%,比11月份高0.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5个百分点。从利差指标变动状况看,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整体上略有增加,3月期和6月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央票到期收益率之间利差都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虽然当前我国的信贷和货币增速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货币需求增长也相应下移,因此流动性仍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当前我国货币分布“金融紧、实体松”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从货币存量角度,中国实体经济体系显然已是货币深化过度,当前的货币回收压力不在于增速控制,而是降低货币深化指标。然而,金融体系流动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货币回收造成了很大制约。在消化过多货币这一大方向下,当前外汇占款停止增长的局面,并不会造成“降准”反冲销行为的频繁发生。货币当局当前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健的货币增速水平(实则偏紧),除非经济运行方面出现持续下降或者持续通货紧缩等极端状况,货币政策不会发生突变而对流动性格局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