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小编: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内容导读: 今天,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银行账户。把手头暂时不用的资金存入银行,已是很多人的习惯。这就是居民储蓄,也是我国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
从“爱国储蓄”到消费信贷
我们面临高储蓄率
今天,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银行账户。把手头暂时不用的资金存入银行,已是很多人的习惯。这就是居民储蓄,也是我国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
据央行统计,201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50.3万亿元,而同期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3.86万亿元。也就是说,居民类储蓄存款占我国人民币存款的比例为44.2%。
尽管近年来关于资金分流的讨论不断,但住户存款仍然在稳步增长,这说明我国依然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率,意味着高积累率和高投资率。这与我国建国以来的高积累政策有较大关系。
爱国储蓄,举起经济大国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经济建设捉襟见肘。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动员全国人民支援经济建设,到银行存款被认为是弘扬勤俭美德、支援建设的爱国义举。“爱国储蓄”应运而生。政府机构还成立了爱国储蓄委员会,大力开展“爱国储蓄、增产节约”运动。
全国各行各业以空前的爱国热情积极响应,社会各阶层人士勤俭持家、节约消费,踊跃参加爱国储蓄,很快在全国掀起储蓄热潮。当年,就连在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展爱国储蓄运动,发动全军官兵厉行节约,鼓励官兵踊跃认购国家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基本国策,居民储蓄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也抑制了消费。而且,很多年,高储蓄率都表现为银行存款的高速增长,形成了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银行这个间接融资渠道的格局。
在这个体系内,民众是弱势。在进入通胀阶段和加息通道之后,银行存贷利差会不断扩大,作为储户,不仅要承受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所造成的贬值损失,还要为银行提供越来越多的隐形补贴。
这首先是因为投资渠道有限。老百姓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储蓄,能选择的要不就是虚火的房地产投资,要不就是股市的暴涨暴跌,对老百姓来说,缺乏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稳定机制。
而且,不少人因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不够乐观,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所带来的现实支出和潜在支出心存疑虑,会谨慎地捂紧钱袋,消费的动力不足。
消费信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闸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占比有了较大提升。但面对90年代出现的经济疲软,扩大消费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政府高官和专家学者把需求不足归咎于高额的储蓄存款,随后,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1997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启动住房担保贷款。1998年5月9日又对该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新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扩大了贷款范围,我国的住房信贷市场由此发育并不断壮大。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1日起连续7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难以扭转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的势头。为了调控经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1999年11月1日起征收利息所得税,征收税率为20%。
利息税开征,其目的是调节居民储蓄的过快增长,将部分储蓄存款从银行分流出来,用于消费和投资,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
储蓄存款利息征税与银行降息政策综合使用,对当时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拉动作用。
随后,在住房贷款的引领下,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开办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包括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等,后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些新的比较灵活的贷款形式屡见不鲜,比如招商银行的随借随还等,但个人消费贷款主要还是集中在住房、购车等大件消费。
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大众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一些前卫人士已经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到2003年末,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1998年的172亿元增加至15732.6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90倍,年平均增速达到112%。消费信贷在本世纪初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到2014年末,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5.38万亿元,占当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的18.82%。
在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信贷的比重平均超过60%;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品种,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排在第三位是信用卡消费信贷。虽然单户金额不大,但增长势头强劲。
严格的说,一直到目前,中国的消费信贷还是城市信贷,消费信贷面对的仍然是城里人,农村居民因为缺少单位的实体依托,仍然难以获得大额的消费贷款。调查结果表明,在县域的消费贷款总量中,县城中的消费贷款占80%以上,而农村中的消费贷款只有百分之十几。
从“爱国储蓄”走向“爱国消费”
建国66年,从爱国储蓄,到鼓励消费,见证的是综合国力的增长。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传统“三驾马车”的动力正在逐渐减弱。投资方面,未来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30年那样,依靠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来支撑经济增长;出口方面也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世界整体经济的低迷,再指望未来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已不现实;消费方面,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数据也不容乐观,这说明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仍然不足。
所以,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首先要解决的内生动力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挖掘内需的潜力巨大。要做的就是释放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从长远看,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动力所在,从长期依靠外需拉动经济的模式变成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既是发展经济的规律使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执政要求所在。
过去,把闲置不用的资金存在银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是爱国义举。今天,适度放手消费,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是用行动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泛政治一点,我们已经进入了爱国消费的时代。在你我拉开腰包的时候,应该高高举起“爱国消费”的大旗。我消费,我自豪。
消费信贷的潜力在农村
这些年,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尝试,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城市消费信贷市场的红火,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供贷主体不仅有银行、贷款公司,还有新兴的网络P2P,城里人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快速释放,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从早年的价格战,到越来越多的人性化产品,消费者确实享受到借贷消费的便利。
但城市消费的结构性隐忧也越来越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决不能仅仅依靠卖楼卖汽车,房地产的发展确实带动了钢材水泥、家居装修、电器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汽车消费也提高了经济效率。不过,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水泥森林、房地产依赖和交通拥堵等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这显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与城市消费信贷的充分供给甚至是供给过剩不一样,农村消费者一直没有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权利。从人权的角度讲,他们失去了平等发展权。
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无论扩大内需,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村都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所在。
释放中国消费者的市场潜力,最应该刺激的是农村。城市的消费者,有钱人已无需鼓励,没钱的人差不多已经花光了明天的钱,一些人甚至都已经开始花后天的钱。无论从提高生活水平的刚性需求,还是拉动经济的现实需要,农村,应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战场。
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多为空白。中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显而易见,据样本调查显示,70%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
过去,因为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和农民资产的流动性差等原因,农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往往得不到响应,农民难以像城里人那样贷款买房买车,甚至连购买电视、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也贷不到款。
今天,这种局面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仅网贷、P2P、小贷公司等新型机构向农民伸出了橄榄枝,就连传统嫌贫爱富的银行机构也全面进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产、宅基地等资产的确权、流通和转让政策的推行,是本届政府送给农民的最大礼包,农民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被赋予财产权的“穷人”变成了“土老财”。农民在经济地位在一夜间变了。
城市消费增长已相对乏力,潜在消费需求旺盛的农村,是下一步“爱国消费”的重点,如果农村金融市场也能快速建立起与城市消费信贷水平相当的供给市场,农村消费的活力将很快激发出来。可以乐观的预计,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民资产变现释放出的红利将会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20年。
大力推进农村消费信贷,不仅能够启动消费品市场,带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消费信贷政策的不断调整,在保证一定经济增速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今天,爱国消费已经无需号召,只要打消人们因为未来预期和社会保障的顾虑,消费,就会成为自发的爱国行动。如果,消费也能像出口一样“退税”,那将是国家和全民的一个福音。
前不久,在网上看见一个谈论消费的帖子,说“我有钱、有能力挣钱、有信心借钱,自然就会去消费,无须什么人出来号召,难道还需要某委员来教我们如何生活吗?”这真是一个洋溢个性的时代!
我爱卡(www.51credit.com) 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
更多信用卡优惠、服务信息尽在我爱卡客户端 猛戳//www.51credit.com/phone.html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