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商报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9日
内容导读: 小额贷款公司在2011年风生水起的表现,以及部分小贷公司出现的问题,让该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香港"个人信贷之父":内地小贷将迎黄金十年
小额贷款公司在2011年风生水起的表现,以及部分小贷公司出现的问题,让该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作为香港最大的以小贷业务为主的财务公司,香港亚洲联合财务公司2011年在内地七个城市开小额贷款公司,网点达到数十家。春节前,在香港素有“个人信贷之父”之称的亚联财董事长张炳煌来到成都,参加成都公司的春节团拜会。借此机会,记者对这位在小贷领域有接近四十年经验的行家进行了专访。
张炳煌娓娓道来,“内地的小贷市场刚刚起步,将迎来黄金十年。”
留学日本
法学博士意外走上小贷路
出生在中国台湾省的张炳煌,直到三十岁之后才意外进入了小贷行业,在此之前,他的愿望是做与法律有关的事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的张炳煌从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后,又到日本攻读了法律硕士和博士。博士毕业后,三十出头的张炳煌,进入了日本一家华侨开的公司,老板对这个年轻人说,去找找金融方面有没有什么新业务可以做。
当时,小额贷款业务在日本刚刚起步。张炳煌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一家小贷公司,拿着申请书、合约、贷款资料回去研究。
后来,老板同意由张炳煌作为负责人,在东京银座的自有物业开设了第一家小贷公司。“这个业务当时在日本也刚刚开始,大家都在摸索,请的人也是大学生,不过竞争不算激烈,慢慢的我们还是有了业务。”这项业务的顺利起步,让老板有了很大的野心,在张炳煌的筹划下,一年之内就开设了五六家网点,到1977年,张炳煌去中国香港的时候,已经开设了三十多家网点。
奋斗香港
遇上金融危机
后来,张炳煌离开已经初获成功的日本去中国香港,是因中国香港公布的一项政策:280万港币的注册资本,即可登记成立一家“注册贷款公司”,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1977年8月,这家名为日本信用保证财务有限公司的企业诞生了。按照在日本积累的经验,张炳煌凭借不多的资本,开始筹划着短时间内多开一些网点。“幸好当时可以吸收存款,由于规定我们只能收三个月的定存,于是我就把利率给到高出银行两个百分点,银行是6%,我们就给8%,也吸引了不少的资金。”张炳煌的创新之举,给香港的个人信贷市场带来了不小冲击。他的公司也滚雪球似地壮大起来,到1980年,已经有十多家分支网点了。
不幸的是,1983年香港金融危机,他在香港的公司也未能逃脱,发生了储户挤兑事件,后来全靠汇丰银行和东京银行的支持,才能渡过难关。
1989年,张炳煌的职业生涯遇到了挫折,因为老板在美国的投资失败,只能将在中国香港的业务出售。张炳煌也因为合约中的禁止条例,离开小贷行业三年。
东山再起
三十年打造香港最大小贷公司
在离开小贷业务的三年里,张炳煌的心却没有离开。三年后,他找到联合集团合作,于1993年成立了亚洲联合财务公司。联合集团投资2800万港币作为大股东,张炳煌做小股东,一个新的小贷巨头应运而生。
不过,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的小贷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张炳煌说,过去的十年,香港小额贷款行业百花齐放,竞争如火如荼,几乎所有银行都做这个业务,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财务公司做。
凭借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张炳煌的亚洲联合财务公司进入高速发展道路,到现在又成为香港最大的以小额贷款为主的财务公司,拥有45家网点,自有资金也从最开始的4000万港币升至接近40亿港币。当联合集团把这个财务公司卖给子公司新鸿基的时候,价格已经达到了43亿元。
内地拓展
小贷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
在香港取得成功后,张炳煌的小贷之路并未原地踏步,当内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之后,张炳煌2007年便在深圳开设了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那个时候,我们在深圳开设公司,说没有抵押没有担保也能借钱,很多人以为我们是骗子。”张炳煌笑着说。
几年过去,亚联财在内地的扩张步伐越来越快。“做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多开网点。这是我们在香港的经验。”张炳煌说,小额信贷最大的特点就是小额、快速,以成都为例,如果为了借5万元钱要走很远,很麻烦,那么我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所以,亚联财小额贷款成都公司已经在成都开设了两家网点,并且将以每年至少四家网点的速度扩张。
“我们在全国十家城市都开了或者马上要开公司,在深圳已经有38家网点了,以成都的城市规模,肯定会一直开网点。有人问我,扩张这么快会不会担心风险,我说,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张炳煌认为,内地的小额贷款市场刚刚起步,在几千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像亚联财这样做无抵押无担保的小贷公司少之又少,这个行业处在一个孕育期,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旺盛,“像香港过去的十年一样,内地的小贷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