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财网 小编:范欣欣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内容导读: 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如果你面前出现了可以轻松获得年化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这种情况就要警惕了。
第三方理财公司频频出现 个人谨防投资陷阱
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如果你面前出现了可以轻松获得年化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这种情况就要警惕了。
陷阱一:
收益高、周期短
最近,鞍山街头巷尾的理财公司宣传多了起来,某某投资公司动辄15%、20%、30%的投资收益,引起了不少过路市民的围观,只要感兴趣,工作人员便会热情介绍。
8日下午,在铁西三道街某投资公司门前,五六个人摆上一张桌子,放上一个牌子,就开始宣传。记者走到这儿,就有几个人围上来介绍。他们说,有个国家投资几个亿的项目,在河南要建林蛙养殖,投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5%,期限越长,收益越高。记者了解到,这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家批准的几个亿元的大项目”。为了吸引市民购买,这些公司会在现场搞抽奖活动,送些食用油、毛毯、电饭煲等纪念品。
近几年频频爆出p2p跑路事件,投资者就是被高额收益加上完美包装吸引,没有考虑投资标的背后的兑付风险和资金能否被轻易挪用。所以,面对此类理财推荐,投资者一定不要轻信,擦亮眼睛,理性投资。
几乎所有的第三方理财公司都会标榜自己,但是这些所谓的高收益能够实现吗?以其承诺的年化投资收益率15%计算,公司的成本支出中需要支付给基层业务员3%至4%的佣金,支付组织销售管理人员费用1%;办公、运营支持的最低成本也需要6%,那么这家公司投资的项目回报率至少要达到26%。放眼当今日益成熟的投资市场,要找到年收益高于26%的项目显然并不容易,那么此类投资所蕴含的风险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投资者在购买时,不要被手中眼花缭乱的宣传单以及业务员的口头承诺所迷惑,眼前的蝇头小利可能是给你挖好的陷阱。
陷阱二:
各大金融机构的合作背景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但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为了吸引投资者,一些第三方理财公司重金挖走银行、基金或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打着银行、基金或保险公司的幌子来吸引客户。他们利用手中的客户关系,举办产品说明会,在网站或宣传材料上,把这些金融机构都列为合作单位,借机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一做法,无疑是一种侵权和违法行为。其实,它们与银行的合作仅限于支持某银行卡的存取款交易,跟投资理财沾不上半点关系。
投资者进行购买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到相关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求证,不要被“合作单位”所误导。
陷阱三:
“高大上”的办公场所
第三方理财公司显然深谙投资者心理,其办公场所均设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区,公司装修得十分豪华,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在第三方理财的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的背景下,投资者更要学会仔细分辨,认真核实公司的资质。投资者可以在银监会的官方网站上找到“金融许可证查询”一栏,也可以确认项目投资公司(一般为信托公司)的真伪。找到该公司的全称后,再核对打款账户的名称是否完全符合。另外,第三方理财公司跟客户资金是不接触的,所以款项一定要打到项目投资公司的账户,千万不要把钱打给第三方。最后,还要注意考察销售人员的资质和相关从业证书。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千万不要被高收益蒙蔽,天上不会掉馅饼。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要辨别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风险级别、投资类型,最关键的是要看清购买申请书或协议合同,看看是否有对产品期限、退出机制、收益分配方式等详细说明,是否有正规的业务用章,警惕某些违法、违规的三方理财公司。
由于如今市场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入行门槛很低,在工商局注册一下就行了,而我国没有对应的法律部门或者法规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管,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可能导致投资者投诉无门,最终血本无归。再者,众多且分散的投资人,彼此陌生,难以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维权,也给警方立案侦查增加了难度。
我爱卡(www.51credit.com)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