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内容导读: 如今,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比例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多指除了正规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相比银行,这些机构具有放款快,门槛低,手续简单等优势,受到企业和个人的青睐。
如今,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比例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多指除了正规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相比银行,这些机构具有放款快,门槛低,手续简单等优势,受到企业和个人的青睐。
影子银行其存在主要来自于两个因素:其一,基于行政手段基础之上的管理措施滋生了规避管制的灰色地带,以名目繁多的民间融资为代表;其二,出于监管套利的需要,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性增强,规避审慎监管的约束。
央行12月11日发布的2012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1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1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中长期贷款减少31亿元,这是自2008年1月以来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首次出现单月中长期贷款净减少。
有分析人士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大幅减少,体现当前银行放贷受各方约束,而近期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影子银行体系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1.14万亿元,保持了较高水平。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218亿元,同比多增62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95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企业债券净融资1817亿元,同比减少260亿元。
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来看,“11月单月,信托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7.5%,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6.3个和10个百分点,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1至11月份,人民币贷款占累计新增社会融资的54.8%,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且在年内呈逐月走低趋势;信托贷款占比7.4%,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7.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14.4%,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结合今年初至今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乏力的情况,我们认为,以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直接融资为代表的新渠道正在迅速替代银行中长期贷款。”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罗琦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直接融资额包含信托、公司债、股权和国债等,长期来看,我国金融市场中间接融资比重偏高,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实体经济的整个运行风险过度地集中于银行系统。而今年以来,随着企业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丰富以及各类信托产品的层出不穷,有更多的企业转向直接融资市场,当然也有更多的资金流向理财产品。“信贷缓慢增长与其说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不如说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影子银行的业务蔓延已经对目前的监管体系构成挑战。温州高利贷老板跑路、广东担保公司倒闭等系列事件凸显了监管的不充分,这就需要更完备、更综合的监管体制。虽然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但并不意味着监管的画地为牢。管理不能有真空,因为风险会相互传染,最终波及全部金融机构。”一位银行业人士称。
尽管影子银行的风险得到公认,但也有专家认为,“影子银行+直接融资”模式更多地由银行自身推动,不必过于悲观。“当前影子银行体系的核心,在于银行理财及自有资金以信托贷款的方式提供给借款人,这其中包含了大量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传统需求大户,如开发商和政府融资平台,在银行传统信贷投放以及委托贷款等变通渠道受限愈加严格的背景下,以银行和信托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解决了上述行业大量的融资需求,这在数据上体现为信托贷款突飞猛进,传统人民币贷款和委托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同时,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大企业发债直接融资的情况已非常普遍,预计债券融资占比仍将继续攀升。”罗琦表示。
此外,银行通过“影子银行+直接融资”的模式解决中长期贷款投放问题,可以置换出额度用于收益更高的中小企业贷款,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盈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