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网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内容导读: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的比重并不小,但是贷款融资难问题却很大,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城商行出了不少力,近年来,城商行的“小微贷款”不仅为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带动了社会就业,增进了经济社会的活力。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的比重并不小,但是贷款融资难问题却很大,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城商行出了不少力,近年来,城商行的“小微贷款”不仅为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带动了社会就业,增进了经济社会的活力。
城商行与小微企业――天然的利益共同体
城商行脱胎于城市信用合作社,与工农中建等大型银行之间存在“天然差距”。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144家城商行平均资产规模为799.5亿元,而同期工农中建四大行平均资产规模达到了14.07万亿元,是城商行平均资产规模的176倍。
实力的巨大鸿沟,决定了城商行无法与工农中建等银行在大型基础设施、大型企业发展中展开“硬碰硬”的较量,只能在城市经济发展、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中寻找生存之道。
广西柳州银行董事长刘忠说:“与全国各地城商行一样,柳州银行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就是市民、社区、小微企业,为市民服务就是要有效挖掘‘沉睡资金’,为社区服务就是要承担劳动力社会责任,为小微企业服务就是要布局‘长远效益’。”
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柳州银行定位为“市民银行、社区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这也几乎是全国144家城商行的基本定位。
柳州银行副行长陈华说,在大银行的触角较难延伸到的小型微型企业领域,城商行依靠“本土优势”“市民优势”,加上“眼向下看”“脚往下走”“心贴下层”的服务理念,能够做出独特的贡献。
事实上也是如此,城商行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柳州银行为小微企业放贷户数超过3500户,占当地所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总户数80%以上。这意味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完全是依靠城商行的“金融杠杆”得以生存。
社会责任+利益空间=三方共赢
小微企业的经济社会功能早有共识,但“无抵押物”“无户口簿”“无工商执照”“无财务报表”的“四无”小微企业主,曾被认为是“信贷高危人群”。而正是这个人群,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却成了城商行系统利润的全新增长点。
柳州飞鹅路商圈是小微企业集中区。4000多位商户中年营业额一两百万元的小商户长期以来都是“信贷困难户”。商户白会说:“我曾经找了3家银行,不是嫌我贷款额度少,就是嫌我现金流和进出货单不详细,最终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2009年开始,柳州银行派出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专业团队进行调研,开始深耕小商户。
柳州大维饮品加盟店总经理王彬告诉记者,得益于柳州银行的信贷,加盟店逐年扩张。如今每年新增2家店、新增8至12名员工。他说:“现在从选点到招聘员工,我都要听取银行信贷员的意见,他们的效益跟我是捆绑在一起的。”
城商行领域的专业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大型企业及大项目尽管信贷规模大,资金总量大,但往往要求银行利率下浮,而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还能够通过“行业客户”“商会客户”形成庞大的“小微客户群”,为银行带来持久的丰厚回报。
中国银监会柳州银监分局局长熊小军说:“小微贷款单一客户的回报率远高于大型企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这一事实推动着城商行系统大力发展小微贷款业务,并促进形成劳动者、小微企业主、银行三方共赢的局面。”
让更多小微企业沐浴“金融阳光”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28.2%。这显示小微企业信贷份额依然较少,融资成本依然较高。业界期待在考核、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城商行更多政策支持,使其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小微贷款的“短、小、频、急”特点,传统的“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考核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但由于存在这样的“紧箍咒”,城商行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上往往难以充分“伸展手脚”。
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建议,由于目前小微企业信贷在监管系统中已经做到了细分,人民银行及银监局等部门,完全可以把城商行的小微信贷进行考核单列,鼓励银行放开“手脚”开展小微贷款业务。
此外信用体系建设也亟待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大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处于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城商行在采集其他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时面临困难。
广西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雄章认为,应采取合适办法,确保城商行在评估贷款申请者信用状况时,既能查看企业在工商、税务、其他银行的信息,也能查看业主在公安部门、检察院及法院的相关记录,这将大大提升全国诚信体系的建设水平,也有助于让更多小微企业沐浴“金融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