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
内容导读: 中国企业贷款短期化趋势明显。今年前8个月,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已经下降至40%,而2010年为70%。这表明商业银行似乎开始担心其存量贷款的质量。中长期贷款往往与企业的投资项目高度相关,贷款期限变短似乎也表明企业投资需求在放缓。
中国企业贷款短期化趋势明显。今年前8个月,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已经下降至40%,而2010年为70%。这表明商业银行似乎开始担心其存量贷款的质量。中长期贷款往往与企业的投资项目高度相关,贷款期限变短似乎也表明企业投资需求在放缓。
商业银行开始面临更加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银行减少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原因。中长期贷款存量在2008年以后开始超过短期贷款,这与当年出台的大规模投资计划高度相关。从2008年底至2010年初,商业银行对这些投资项目许诺了大量的长期贷款。大量的中长期贷款在今年以及明年到期,商业银行需要允许这些贷款展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新增中长期贷款。第二,整体货币环境趋紧,导致商业银行的头寸紧张。从2010年1月至2011年底,人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2次,并加息5次,存准率上升至21.5%的历史高点,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了6.56%。
目前,三次降准后,存准率依然保持在高位;两次降息后,短期市场利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上升。人行也通过逆回购操作来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整体流动性趋紧以及短期流动性趋紧,并未能够鼓励银行增加长期贷款。商业银行反而通过提高长期贷款利率的方法,来补偿其利率错配风险以及流动性紧张,这也迫使企业转向短期贷款。
债券融资开始在中国企业的融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存量占比也从2011年初的8.5%上升至目前的超过10%。
债券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下降。今年至今的企业债券发行已经超过了2011年全年。新增债券发行(今年1-8月份为1.3万亿元,去年同期为7910亿元)已经超过了中长期贷款的下滑 (今年1-8月份为2.1万亿元,去年同期为2.7万亿元)。2011年至今大约20%的企业新增融资来自于债券发行,80%的企业债券发行期限为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也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发债动力更强,即使考虑到一定的承销费用,发行债券仍更加经济。
此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来发行相应期限的债券,比如说,如果融资需求是一年以内的,公司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如果融资需求在一年以上,则可以考虑发行公司债、企业债或者中期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