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商报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内容导读: 工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小微企业期末贷款余额已达到21.17亿元,其中今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029笔,贷款金额19.14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710.4%。
工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小微企业期末贷款余额已达到21.17亿元,其中今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029笔,贷款金额19.14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710.4%。但是记者从多个小微企业了解到,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困难的原因往往是规模小、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但如今融资困难并不全是以上问题,而是由于创业者不了解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及流程,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
现象:小微企业贷款“畏难”
瞄准重庆鼓励发展私募股权的契机,2010年9月,王畅在渝中区创办了一家小微企业会商投资顾问公司,进行私募股权等金融培训。首期开班就吸纳了50名学员,看似“开门红”,但王畅却高兴不起来。
王畅说,授课的经济学家均是从北京大学邀请来的,需要提前支付课时费,而学员的学费分成则要按季度分期回款。每节课时的费用都在7~8万元,这对一家注册资本金仅10万元的小微企业而言,根本吃不消。她需要20~30万元的流动资金才能应付经营。
王畅了解到,当时,小微企业可以向政策性银行贷到5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政府贴息,但这是杯水车薪。王畅尝试向银行申请超过5万元的贷款,试了一两家银行,银行均没有接招。“没有抵押物,公司也刚刚成立,也没有业绩证明。”超过这一额度,银行贷款则有两个贷款条件:一是用于抵押的资产,二是一年以上的业绩证明。
“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可能高达40%。担保公司的费率一般要求为银行利率的一半,再加上公关费用,企业的贷款成本要超过12%。”王畅说,考虑到无形资产难以评估,商业贷款的融资成本过高,她决定咬牙熬“过冬”。
在九龙坡区生产数控自动生产线的小微企业老板盛银华也表示,他曾向某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审查后却“无疾而终”。“估计是没有固定资产,就用订单、承兑汇票等去申请,最终还是没成功。”盛银华说,一家银行没成功,其他银行也没多大希望,最终还是放弃去贷款。
才引进1200万元风投的掌脉科技掌门人陈旭也表示,高科技型企业前期研发资金需求大,但银行融资时间长,额度较低,自己除了银行根本就没想到其他融资方式,企业差点儿“断粮”。
今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显示,72.92%的小微企业表示需要融资,但由于想从银行获得融资贷款,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且贷款额度也不高,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近七成的企业借款主要途径为向亲戚朋友借款,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则以朋友担保作为首选方式。
短板:对融资渠道知之甚少
据悉,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微企贷款总额只有19.14亿元,还不到今年全市50亿元的微企贷款发放计划的2/5。表面看来,银行、小贷公司等融资额度较低、成本高、渠道少、时间较长,成为小微企业宁愿选择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看来,目前,不少融资机构都是主动上门服务,为小微企业介绍贷款产品。一些小微企业一提到贷款就只想到银行、小贷公司,却忽略了小微企业创业平台、风投、私募、质押等其他贷款渠道。今年以来,通过小微企业创业平台成功获取贷款的仅有1000多万元。
巴南区工商分局微企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起码有60%的小微企业对贷款融资的渠道、产品、要求都不知晓。
“因不了解银行借贷条件、金融产品最终贷款失败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该人士表示,信息不对称成了银企顺利交易的难题。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均为电商、商贸等行业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特色贷款产品,但小微企业主对这些产品的条件、流程等不甚了解,甚至一听有些银行手续复杂就放弃贷款,却可能错过适合的贷款产品。此外,小微企业不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贷款额度要求太高,也造成部分企业难以贷款。
措施:银企建立“无缝对接”
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说,事实上,重庆小微企业融资在全国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今年,我市将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额1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甚至有望实现无抵押担保贷款。
目前重庆微企融资有创业扶持贷款、天使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微企创业平台等多种渠道可以选择。在贷款额度上也有所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扶持贷款最高可达15万元,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也提至50万元。
同时,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基准利率向小微企业放贷,从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市财政将对按基准利率发放微企创业扶持贷款的银行给予1%奖励,并出资2000万元为小微企业做“担保”。
“现在,不仅最高额度提高了,微企小额担保贷款还可以以应收账款在科技担保公司进行抵押,抵押方式更加灵活。”渝中区工商分局微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业扶持贷款最高可达15万元后,每日来提交申请的小微企业多达20多家,较以往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