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编:笔帽一转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内容导读: 中小企业占浙江企业总数的99.9%,它们使用仅仅只有4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90%的就业岗位,82%的外贸出口,贡献了85%的工业税收,创造了82%的工业总量。
信用评价成小微企业贷款软肋
中小企业占浙江企业总数的99.9%,它们使用仅仅只有4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90%的就业岗位,82%的外贸出口,贡献了85%的工业税收,创造了82%的工业总量。
今年以来世界不稳定因素剧增,中国随之有了新情况、新变化,浙江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现,小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较快,贷款利率普遍上升,贷款综合成本已远远高于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更高。
今年年初,在杭州文三街主营通讯技术的方先生就遇到了资金周转困境,方先生经营的是一家已有两年多历史的小企业,虽然日常经营资金也有需要调头的时候,但平时都是自己找亲戚、找朋友解决,从来没有任何银行融资经验经验。可这次,方先生签的合同标的比较大,临时从亲朋好友处借款,已经远远不能保障该笔订单的落实。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方先生说:“当时急得就差找民间借贷公司了!”
方先生的资金需求是浙江中小企业的典型缩影。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就难在缺少信用体系,没有像大企业那么硬的“家底”。
为了让这些企业“解渴”,浙江已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在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牵头下,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与10月份在杭州诞生。全球网作为运营商,从工商、税务、水电、通信等政府部门,商会、专业市场等管理部门搜集信用信息,将企业生产贸易的往来、信用、社会关系等数据整理、验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点击鼠标申请贷款。据浙江中小企业局透露,目前在浙江,网络贷款日均申请流量达到了5000家次。预计到年底,该省中小企业网络贷款融资可超过400亿元。
在浙江,也活跃着一批放贷给小企业的商业银行,他们也有一套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快”的特点。宁波银行的“金色池塘”在信贷审批流程上借鉴国际同行通行的做法——“打分卡制”,对企业的各种软、硬信息按权重进行打分。此外,该行也与基层街道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对企业的信息加以掌握。
“在保证信誉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可以引入担保公司、企业担保或联保、无抵押无担保,符合银行设定的条件越多,能拿到的贷款也就越多。只要在授信的额度范围内,随借随还,想花钱时都不需要跑银行。这样的审批流程,正是方便了资金周转快,需求量不大的中小企业主。”宁波银行杭州分行小企业业务负责人说。
除了政府、银行,专业的投资公司也有一套评判标准。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曾在前阵子到访浙江,说到投资,她最看重的是企业家本人。“我们会对企业家做很长时间的访谈,去了解曾经的业绩,未来的战略。同时访谈企业家的朋友、同学、上下级、客户、供应商,以此来判断企业家和他的团队是否优秀能干,最重要的是要诚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