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一周报 小编:笔帽一转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内容导读: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对于无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甚。据了解,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包括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华泰财险已在尝试通过银保结合的方式为银行信贷分担风险,推出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
优化融资环境 银保推企业贷款履约保险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对于无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甚。据了解,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包括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华泰财险已在尝试通过银保结合的方式为银行信贷分担风险,推出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
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该产品,如若企业届时无法还款给贷款银行,则保险公司承担该银行的贷款损失,这属于信用险的一种。该类产品通过为银行分担风险、提高银行放贷信心,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融资环境,但同时,其推进还存在诸多问题,开发该类产品的保险公司在业内仍属小众。
作用: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受制于各项硬性、软性条件,包括资产规模、企业信用等因素,这一部分群体绝大多数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通常,担保系统能提高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资质,在传统体系中,担保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担保行业的规范性、担保公司的偿付能力等,仅有少部分企业能获得担保公司的辅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是中小企业中更为特殊的一群,因为该类企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企业缺乏固定资产,例如土地、厂房等可用于贷款申请时作抵押等用途的资产,对这一类无抵押物的企业贷款,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将会更高,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类企业更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但是银保合作开辟了新道路,在新的担保模式中,保险公司接替了担保公司的角色。这种新途径是,保险公司开发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以分担银行风险,银行作为放贷人如若从贷款人处收不回贷款,保险公司将为其承担部分损失。
这一风险共担的模式中,还有政府的参与。从去年起,上海市科委就在牵头银行、保险公司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创新——科技企业购买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同时政府拿出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通过“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如果发生贷款损失,政府承担25%、保险公司承担45%、银行承担30%),使无担保、无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银行放批贷款,保险公司向申请贷款企业发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政府提供银行风险补偿准备金,这一组合将原先只有银行承担无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拆给了三个对象,银行由此降低了风险和管理成本,并提高了对该类企业的放贷积极性。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控制风险,银行放贷的单笔贷款额度在5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同时贷款期限通常为一年以内,贷款利率根据借款企业风险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浮动,保险费率为贷款本息合计的2%。
科技部条财司与中国人保总公司精算部调研组对上海该类业务的开展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一年来,已有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1.43亿元的小额贷款。
推进存在诸多问题:
风控、社会信用体系、再保问题
目前参与此业务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还只是众多机构里的一部分,参与银行包括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参与保险公司包括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等,一些大型保险公司还未有所涉足。“做不做这块业务最大的考虑是风险,如果我们对风险控制有了足够的研究,就会考虑推出这种产品。”一位大型财险公司信用险部门相关人士说道。
事实上,在信用险领域,类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产品早已存在。以贸易信用险为例,进行贸易往来的两家企业,通常进口方在收货后再付款,这一笔贸易金额对于出口方在未收到货款之前而言为应收账款,出口方承担了进口方付款违约的风险。而这时,出口方投保该险种后,企业将可能的坏账损失转嫁到保险公司,该保险的设计在于保障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时,还有一个益处是,企业如果把保险赔偿受益权转让给银行,则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目前平安、人保都有推出该类险种。
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本质类似贸易信用险,银行或企业都是将可能承担的坏账损失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银保除在对企业贷款履约方面有合作外,还针对个人贷款推出贷款履约保险,以安邦保险为例,该公司就和工行合作,推出过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
信用险在产险领域所占业务比例较小,起步也较晚。对于小部分险企开发的此类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虽进行了产品创新,实现了多赢,但产品推进仍然存在各类问题。”业内人士说道。经过调研,上述调研小组指出,保险营销机制未完全建立,业务对象结构仍不尽合理,保证保险业务的再保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妥善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等,是目前保证保险推进所面临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