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苏州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内容导读: 2012年,苏州人均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仅有87.64元。数据反映出,苏州体育健身休闲业仍较薄弱。
2012年,苏州人均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仅有87.64元。数据反映出,苏州体育健身休闲业仍较薄弱。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今年,苏州设立了1000万元市级引导资金。其中,500万元将以补贴形式发放,另500万元将设立为苏州市体育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推出5000万元“体融通”小额贷款担保产品。目前,首批引导资金已正式开始接受申报。
这个“强心剂”能否给苏州的体育健身休闲业解难纾困、带来活力,人们拭目以待。
行业薄弱:2年来市区70多家健身馆倒闭
2012年,全市体育产业完成增加值150.9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2%。体育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增加值达到127亿元,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增加值10亿元左右。然而,去年苏州市民人均体育消费为592.96元,其中用于体育健身休闲消费的仅有87.64元。 (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两组数据反映,苏州的体育健身休闲业仍较为薄弱”,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斌介绍,在市区范围内,由于制造业较少,600多家健身场馆实际上是体育产业的主力军。这些场馆绝大多数属于民营,由于收入单一、经营成本高,不少处于收支平衡或微利的状态,生存艰难。他透露,过去两年,健身市场一直不稳定,市区约有70多家健身场馆倒闭。
究其原因,除了出现事故、成本太高等,整个行业还存在着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大部分中小场馆健身项目少,闲置率高,加上资金有限,难以拓展”,陈斌表示,这也导致很多场馆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甚至出现携款出逃的事件。据悉,去年,高新区一家健身馆突然倒闭,致使上千名会员利益受损,而近几年来,仅该健身场所就转手了不下三次。陈斌告诉记者,在市区范围内,倒闭和新开的健身场馆每年保持着2:3的比例,整个市场较为混乱。
贷款担保:为中小微型企业设“绿色通道”
“在全市5933家体育产业单位中,大部分属于中小微型企业,由于实体较小,普遍存在着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市体育局体育经济产业处处长彭艳介绍,“体融通”小额贷款担保产品推出后,将为市区8类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贷500万元,单笔期限最长为2年。合作银行还将为“体融通”业务的办理开辟绿色通道。
作为一项新举措,“体融通”担保资金由市体育局、市财政局每年从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中按照一定比例归集,首期总额为500万元。然后,再委托苏州市农业担保公司在银行放大10倍,使总额达到5000万元,实行专款专用。如果“体融通”业务造成损失,将由担保公司、担保资金按约定比例承担。
根据《苏州市“体融通”贷款担保实施细则》,各级体育产业基地、集聚区和产业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健身休闲类场馆,开展体育旅游、会展、中介和建筑等业务的企业,都可以申请贷款担保。彭艳透露,如果项目发展较好,还将补贴贷款利息。
项目补贴:重点扶持健身场馆和群体赛事
针对一些发展较好、富有前景的项目,市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还专门设立了500万元补贴资金。今年,补贴将分为20万、30万、50万和80万元四个等级,预计可至少惠及10个项目。按照规定,为了惠及面更广,同一项目不能共享省、市两级引导资金,也不能同时申请补贴和贷款担保。
“市级项目补贴属于一次性奖励,将重点用于扶持健身场馆和群体赛事”,彭艳介绍,注重品牌建设、具有规模效应和发展活力的健身场馆,以及规模较大、影响力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将优先得到扶助。她透露,“项目补贴并不强调扶强还是扶弱,关键在于项目的市场前景,中小场馆一样有机会享受”。据悉,为了帮助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健身场馆,今后,市级引导资金还将增设额度更小、数量更多的奖励政策。
此前,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已于2010年设立,三年来,苏州共有43个项目获得了总额2370万元的补贴。“与之相比,市级引导资金增加的贷款担保内容是一项全新尝试”,彭艳表示,希望这一措施既能“授人以鱼”,也能“授人以渔”。
多家银行官方授权申请渠道不泄密、审核快、服务全!欢迎访问我爱卡网信用卡在线快速申请通道: //cc.51cre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