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9日
内容导读: 目前,国内银行对企业贷款进行资质审查时也常附带“经营年限两(三)年以上”的条件,小微企业经营两三年后渐入稳定期,银行也相应推出了一系列小微贷款融资品种,迎合小微企业需求。
目前,国内银行对企业贷款进行资质审查时也常附带“经营年限两(三)年以上”的条件,小微企业经营两三年后渐入稳定期,银行也相应推出了一系列小微贷款融资品种,迎合小微企业需求。
尽管如此,能够敲开银行大门的小微企业仍然为数不多。根据百度公司提供的数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小微金融有关的100个关键词在2011年和2012年的搜索量中,“小额贷款”排名第一,其次是“民间借贷”。事实上,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倾向于银行贷款,只有无法达到银行贷款门槛时才退而求其次转向民间途径。
在小微企业的借贷渠道中,愈是规模小的企业愈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款。处于起步阶段或规模较小(一般经营期限一 年以下、资产规模100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往往没有历史信用记录,更多地依靠亲戚朋友借款、信用卡透支等渠道来满足融资需求。而随着经营年限的增长,企业借款规模逐渐加大,进而转向银行。在有借款的企业中,购买原材料和短期应付款成为占比最大的借款用途。相比之下,用外部融资带动新项目开发和购买新设备等长期投资用途的比例相对较低。
“眼看着龙井、竹叶青、毛尖等春茶陆续上市,但最近手头上资金紧张,影响进货。没办法就用房子抵押向银行申请100万一年期贷款,但房子评估完之后贷款额打了六折。”在江苏、天津两地做茶行生意的小企业主陈平告诉新金融记者,由于银行贷款成本高,耗时较长,自己平时很少跟银行接触。
利率上浮10%至50%
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是第一关,小微企业更关心的是融资成本问题。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但投向小微企业的贷款普遍在基准利率上上浮10%至50%。加之监管部门正大力整顿资金池理财业务,不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上调。
目前小微企业的综合借款成本在年利率10%左右,也有的处于15%至20%的区间,具体看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其实去年六七月份,央行曾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三分之二小微企业并未感受到两次降息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相比收入、盈利稳定、贷款规模大的大企业,小微企业由于盈利水平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贷款议价能力较弱。基于此,央行降息的效应大部分被大企业所吸收。
陈平也表示,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各家银行上浮的幅度不一致,一般国有银行为基准利率上浮20%至30%;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高一些,幅度为30%至40%。据他透露,有些银行利率上浮之外还有附加条件,比如要求有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搭售基金和保险产品等隐性要求,推高了综合成本。“这种情况在前几年相当普遍,但今年大家的生意不大好做,好多企业利润大减,能还上利息就算不错了。”陈平说。
作为陈平的同行,天津市福安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合锦对此深表认同。他说,自己做了20多年茶生意,但这两年利润下降明显,以往利润率超过40%,现在零售企业大约只有30%的利润率,批发企业的利润空间则在10%至15%之间。人力成本攀升,去年采茶工一天的工钱是120元,今年要160元了,而且还要管吃管住,报销车费。
不单是茶行,利润的下降在服装、电子机械、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均有体现。《报告》在调研小微企业利润变化时发现,去年我国小微企业营收增长艰难。与上年同期相比,仅有6.9%的企业订单大幅增长,订单持平的小微企业占比36.7%, 20%的企业出现了订单下滑;53.3%的企业维持原产量,12%的企业产量有所下降;营业收入方面,约四成企业营收略有增长,三成企业持平,出现下降的企业超两成。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还款能力。
根据调研,七成多的企业表示能按期还款。但是,“部分偿还”和“未能偿还”贷款、“展期后偿还贷款”的企业比例超过两成,透露出不良贷款上升的潜在压力,应引起警惕。与此同时,经营年限越长、资产总额越大的企业,现金流越稳定,按期偿还的比例越高,经营5年至10年和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按期偿还比分别达到 82.8%、82.6%,而3年以下企业比例仅有69.4%;资产总额2000万至8000万的企业按期偿还比达到90.6%,但100万以下的企业只有71.6%。
企业利润缩水及还款能力的降低也逐渐传导至银行,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透着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寒意。据统计,目前已披露的11家上市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余额达3853.7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平安、浦发、中信、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涨幅逾20%。若银行的贷款战线收窄,企业续贷和新增贷款难度更大,何况是“看不透”的小微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成为必然。
外贸商转型更难
艰难的生存环境下,转型成为小微企业最常选择的一条出路。《报告》显示:在小微企业集体围困的2012年,只有15%的企业考虑过暂停生产线,而更多的企业选择了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转型需要一定的资本积累,所以,在转型时大多会选择一些进入相对容易的行业。进入门槛低、所需专业知识少的商贸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商贸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浙江宁波一家服装外贸企业负责人王芮玲告诉新金融记者,今年服装行业的外贸形势很不景气,少了一半订单,部分生产线停工了。为留住技术工人,公司不得不做一部分内销来消化库存维持经营。而《报告》也对这一类型的小微企业作了如下统计:5.8%的外贸企业在2012年内进行了裁员,近一成外贸企业暂停生产或主动减少业务,这一比例普遍高于非外贸企业。
正因如此,在转型队伍中,外贸企业显得更为积极。很多外贸企业减少外销比例,停止或减少贴牌加工服务,他们开始推出自主品牌,力求发展国内市场,消耗部分过剩产能,降低对外需的依赖。当然,他们也不得不放弃税收上的优惠。但这并不是他们在转型中最关心的问题,这些外贸商更为关注的是内销拓展渠道是否需要更高的投入,内销是否带来更大的回款难度。于是,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开始尝试网络营销,以弥补传统市场渠道拓展模式周期长、投入大等劣势。
任何转型都会引发小微企业新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小微企业“短、小、急、频”的融资特点相比,转型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的期限变长,金额变大,同时,其抵押品更少,质量也更低,所以融资风险加大。这样一来,传统的融资模式便不再适应小微企业的需求,需要创新融资产品。
温州一拖鞋生产厂商告诉记者,他们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产品压仓,存货量的增加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于是,他们申请存货抵押贷款。同时,他们也采取了融资租赁的方式把设备置办费用平摊到未来较长的期限内以避免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较大的波动。
由于小微企业主大多处于财富积累的初期,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于是,有的企业收缩了业务,对攒下的资金产生保值增值的需求。《报告》对此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参访的小微企业主中,逾九成的小微企业主的个人资产规模在1000万以下,其中个人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主最多,占比达到46.6%。相比之下,个人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主只占一成。这其中,以增值和保值为财富管理目标的小微企业主占到90%左右。
与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主大多使用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或贵宾理财服务不同,小微企业使用过该项服务的群体占比不到四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主的资产规模达不到使用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或贵宾理财服务的标准。而使用过私人银行或贵宾理财服务的小微企业主中,机构提供的股票产品最受小微企业主的关注。与此同时,私人银行提供的专属理财产品和基金也逐渐成为小微企业的兴趣点。
虽然大多数企业表示能按期还款,但“部分偿还”和“未能偿还”贷款、“展期后偿还贷款”的企业比例仍超过两成,透露出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多家银行官方授权申请渠道不泄密、审核快、服务全!欢迎访问我爱卡网信用卡在线快速申请通道: //cc.51cre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