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0日
内容导读: 高风险下的高利润诱惑财务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先天不足,使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贷款的弱势群体,“高风险”成为伴随其成长的代名词。
高风险下的高利润诱惑财务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先天不足,使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贷款的弱势群体,“高风险”成为伴随其成长的代名词。
“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如果做得好的话,是一块收益极为可观的蛋糕。”这似乎已经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而民生银行和渣打银行也在印证着这一观点。
“由于很多分支机构并不是专业的小微支行,故成本核算较为复杂,利润总额也较难明确。但基本会有3%的利差。”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公开场合表示,“我行小微信贷利率平均不到9%,这远远低于15%市场定价。”即便利率低于市场定价,但是相对于银行业的其他零售业务而言,小微贷的诱惑不言而喻。“明年,我行将拿出60%的新增额度给小微信贷,预计小微信贷余额明年将升至4000亿。”
此前渣打银行北方区中小企业理财部华北区总监林添富也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在盈利方面,我们小微企业的盈利是非常可观,在过去的四五年,我们的盈利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据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2012年上半年渣打银行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再次实现双位数的增长,其中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余额增长27%。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两家把“小微贷”作为招牌生意的银行都透露出了这块蛋糕的甜美诱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