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爱卡 小编:sunbing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9日
内容导读: 近年来,消费者的买车欲望日益增加,随之而来就是在购车合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猫腻”,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近年来,消费者的买车欲望日益增加,随之而来就是在购车合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猫腻”,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目前很多消费者都采用贷款方式购车,经销商也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方式,代办贷款手续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由于汽车属于高档商品,消费者一旦陷入纠纷,容易导致人身、财产受损。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在购车合同上把好这一关,有条件的话,最好请一位专业人士陪同签订购车买卖合同。
销售合同引发的纠纷主要是由于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购车的交易过程中,诚信是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
据了解,贷款购车中的隐患基本都是经销商利用贷款手续和计算方式的复杂性,以及消费者对这方面缺乏了解而赚取不义之财。其中有“七大陷阱”最引人注目:
1.多收款:这主要是指消费者在办理贷款购车手续时,经销商故意多收取款项,且不向消费者提供银行的借贷合同,使消费者无法察觉。
2.不按约定标准办理贷款:比如消费者与经销商书面约定首付20%,剩余部分贷款,但经销商办理的贷款手续中却标明首付比例为18%。一旦消费者要求更改手续,经销商则能躲就躲不予解决。
3.利用合同或协议欺骗消费者:一些消费者在订购汽车时明明在订单上注明了还款方式为“等额等息还款”,但消费者在银行打印的个人购车贷款明细上却为“本金递增,利息递减”的方式,实际上是经销商捣了鬼。
4.贷款买车时,经销商强制消费者到指定银行贷款或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并收取高额手续费。
5.经销商在合同上伪造消费者签名,擅自更改车款总价及每月还款金额。
6.一些贷款公司在消费者办理手续时往往给予很多承诺,但实际无法办理成功,这时当消费者要求退还手续费并承担贷款利息损失时,贷款公司却赖着不予解决。
7.还有一些经销商口头承诺即使非本市身份证也可办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无法兑现承诺,事后经销商却对承诺拒不承认,而是推脱为促销员的个人行为。
据了解,目前私人购车量迅速增加,有关购车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相关投诉大幅上升。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车时不仅要仔细挑选车辆本身,还应仔细查看汽车买卖合同的相关条款,在双方对合同条款无争议的情况下再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