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内容导读: “穷在山上,难在路上,缺在钱上”,这曾是浙江丽水的真实写照。多年来,这座农村人口占城市总人口8成以上的山区城市,被贴上了“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标签。
“穷在山上,难在路上,缺在钱上”,这曾是浙江丽水的真实写照。多年来,这座农村人口占城市总人口8成以上的山区城市,被贴上了“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标签。
穷则思变,金融领域一盘低调的金融普惠与支农惠农棋局,率先落子谋局。2006年,丽水开始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并于6年后借助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契机,在普及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建立完善了以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为主体的“三权”抵押贷款框架,全面加速金融普惠。
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该市"三权"抵押贷款余额45.51亿元,惠及20余万农民,累计办理小额取现80.87万笔,惠及130余万农民。在近日的“农金改”两周年通报会上,一组组数字印证着丽水改革的普惠效果。
在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看来,丽水通过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农民财产资本化等探索,在金融推动社会发展上起到的作用,则是数字无法呈现的。
丽水破局金融盲区:建2010家金融服务站
西溪村87岁的徐益新老人,每月都要去村口的金融服务站,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用一台简单的POS机查询余额,取出补贴。“方便!不用去镇上取钱了,来回要好几个小时。”老人说。像这样的小额取款,该服务站每月办理200多笔。
POS机、验钞机、保险(放心保)柜,一共两三千元的成本。针对金融服务不到位,银行网点下沉成本高昂的现状,丽水选择了最为经济适用的支付结算体系解决对策。目前丽水已完成2010家金融服务站的布局,基层农民的小额取款、代理转账等基本金融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老人取款难问题普遍存在,没想到在偏远山区的丽水,为国际上提供了先进的案例。”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几位教授造访丽水时,曾如此评价。
银行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不到位的另一弊端则是农民难贷款问题。
2009年,丽水于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起全国唯一辐射市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录入信息除经济数据外,还纳入了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违法记录等非银信息。
一年后,升级后的系统将采集范围扩充至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多年的维护运营,该市社会信用体系已基本完善,已然领先全国一个身位。
这项无形服务通过对银行机构开放,降低了银行机构的下乡成本,也解决了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积极性提高同时农民贷款也更加方便。后来赢得广泛赞誉的银行“整体批发,集中授信”信贷模式,便基于此得以出现。
截至4月末,丽水社会信用体系覆盖100%的行政村,已评定信用农户占建档农户数90.5%;评定信用农户38.02万户,共有25.74万信用农户累计获得261.46亿元贷款。
目前,丽水尚有40余个乡镇无银行网点,但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服务改善,农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金融观念。“就是在物理网点不下沉的情况下,金融服务照样能够做到跟进,而且多覆盖。”孔祖根说。
资产信贷“三权”鼎立:农民有望变股民
孔祖根直言,丽水围绕“金融普惠”进行的改革,面临的是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导致的金融服务不到位和农村抵押物不足这两个全国性难题。对于后者,孔祖根提出了“农民财产资本化”的设想,多年实践后,这一思路现已成为丽水普惠金改的着力点。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以“叶子变票子,资源变资本”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农民有了金融意识。以此为基础,去年下半年,丽水相继打出激活农村产权的“组合拳”,农民财产资本化探索全面升级。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丽水坚定了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探索。该市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及《丽水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土地流转经营权正式被纳入进农村抵押物范围。
郎奇农家乐农产品(000061,股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林美,在去年末用从50多家农户手中流转来的145.8亩土地,办理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并以此为抵押,得到了300万元的贷款授信以投产玻璃温室。
金林美说,新的抵押贷款方式,盘活了合作社资产并减轻了资金压力。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得到了租金收入、工资性劳务收入,有的还有股权分红,实现了增收。
而除了土地流转经营权外,农民住房抵押现也已成为丽水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方式之一。
截止4月份,丽水发放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8笔、金额1328万元。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27万笔,金额27.43亿元。全市“三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5亿元。
孔祖根说,丽水农村产权融资框架搭建基本完成,实现了农民基本产权全部可抵押。在“三权”基础上,丽水目前正积极探索农民“股权”道路。
“通过把全村集体、个人资产股份化,让农民变成股民,然后经确权完成彻底的股份化改造。农民的身份既是股民,又可成为社区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我认为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孔祖根坦言。
金融基础薄弱改革遭遇瓶颈 需建立适度竞争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对于丽水探索“农金改”的意义,孔祖根更愿意跳出金融看待。“对城镇化起到稳健作用,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对社会管理起到推动作用。”孔祖根说。
孔祖根认为,丽水通过创新“三权”抵押贷款,农民通过林权、土地经营权及农房产权流转,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城镇化过程中没有了后顾之忧。
“农业进入集约规模经营,在有利于丽水发展高程度、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的同时,为外来工商资本进入,以及丽水农林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林权意识和信用意识影响下,丽水社会管理也得到了优化。”孔祖根说。
但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基础薄弱,丽水的探索同样也面临着瓶颈束缚。
“在丽水,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短缺问题短期内难有改观,举个例子,辖内8县(市)中四大商业银行在乡镇基本没有网点。”孔祖根说。同时,农村较大额贷款抵押担保难,农村产权抵押仍面临法律障碍,“三权”抵押物处置价值评估缺乏标准参照、处置变现难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孔祖根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实现更高程度的金融普惠,需要建立起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信贷、证券、保险、担保等资源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据悉,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的规划中,丽水还将在丰富涉农金融组织体系,推广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以及推进多层次抵押担保体系上,进行更多的深化尝试。
近日,以“支农支小,扶贫扶弱,普惠金融,惠及民生。”为主题的“普惠金融服务年”活动在丽水金融系统内展开。其中,提升对三农、小微和城乡社会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主线。
“让农村金融生态好起来,农村金融竞争多起来,农村金融服务优起来,农村金融满意度高起来。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普惠格局。”孔祖根说。
我爱卡(www.51credit.com)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