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商业评论》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内容导读: 近日,阿里巴巴放开信贷业务的消息引起不小的波澜。从8月底起,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金融业务公司——阿里巴巴金融(下称“阿里金融”)信用贷款业务将从只面向付费会员开放,转为面向苏浙沪三地所有普通会员开放。
近日,阿里巴巴放开信贷业务的消息引起不小的波澜。从8月底起,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金融业务公司——阿里巴巴金融(下称“阿里金融”)信用贷款业务将从只面向付费会员开放,转为面向苏浙沪三地所有普通会员开放。
传统电商企业染指银行金融业务,正在一点点撬开商业银行的“金融地盘”。成立仅两年的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向13万客户提供了融资服务,贷款规模达280亿元,而贷款不良率只有0.72%。
从贷款总量看,阿里贷款的规模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万分之三。不过,一旦阿里金融的资金供给可以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这将会让银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三年前,阿里掌门人马云曾豪言壮语地表示称,面对小微贷款,如果银行不改变,阿里将改变银行。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谈阿里做信贷的优势,他说:“我们最快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完成贷款审批,申请贷款的会员最快一天之内就能够拿到贷款。如果去银行申请则需要几个星期。”
对电商数据的优先性掌握——这是马云的自信来源。包括交易额、现金流以及成长状况和信用记录等,对这些数据的掌握给阿里巴巴带来明显优势。例如,阿里巴巴对于一些小微企业信用情况的掌握比银行要充分很多,从阿里小贷的申请条件可以看出,必须是阿里巴巴中国站会员或中国供应商会员,具有一定的操作记录,其次,要求工商注册地在上海、浙江省内(除温州)、江苏省,且注册时间满2年。主攻既有客户的阿里巴巴只要通过审核与这些企业的交易数据,大体就能分析出该企业是否达标。
传统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抵押担保等手段来减少经营风险,当客户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时,银行只得放弃发放。但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过程中实现了数据的积累,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商业行为信息,都可以被存储、被分析和分类。尤其阿里巴巴的商家多年来使用支付宝而积累下来的巨量的后台数据,阿里金融要获知客户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要监控贷后的客户现金流都是相当容易的。
同时,银行最大的软肋却是阿里巴巴的最大优势。因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完成一家大企业和一家小微企业的信贷,二者所投入的成本是几乎一致的。但小微企业给银行带来的回报,较之大企业客户的贡献,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成本太高,只能打出“批量审批”牌。包括对同质性较高的客户进行批量化授信,有利于银行把控整体环境风险及便于贷后监控。但在批量营销时存在着差异化的个体服务,尽管部分银行可以做到分行业、分类别的集中审批,但每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大不相同,需要的具体金融服务也是众口难调——银行无法做到像阿里巴巴一样精准到位。
经历了多年的深耕市场,阿里巴巴积累出如今的企业信息资源,银行若想在信息竞争上“弯道超车”,短时间内并不现实。在这场电商与银行的“小额信贷”对攻战中,电商已经具备了抢跑优势。而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才是商业银行们其抢回领先位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