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小编:pinky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内容导读: 这几天,固镇县连龙花生系列炒货加工厂厂长、花生种植大户刘为华喜忧参半。
涉农贷款“卡脖子”难题怎么解
这几天,固镇县连龙花生系列炒货加工厂厂长、花生种植大户刘为华喜忧参半。一方面,自己加工的花生炒货供不应求,不久前刚签下了一笔60万斤的订单,今年的销售量将远远超过去年的2000万斤。但另一方面,老刘自家收获的花生只有40万斤不到,余下的全要靠大批量购进储存,否则随时可能断货。不仅如此,老刘承包的1100亩土地,此时也急需购买种子、化肥,并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老刘算了算,所需流动资金两百多万元。为筹集资金,老刘想了不少办法。去过市里的银行,但因缺乏抵押,始终贷不下来。他又在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多户联保贷到了20万元,20万元却根本不“解渴”。去年由于资金没跟上,加工厂停产了半个月。今年老刘四处奔走,以高利率向朋友借钱,但是利息也压得老刘几乎利润全无。老刘无奈地感叹:“就是赔本,也不能停产,否则会直接影响我们在经销商那儿的信誉。 ”
近日,记者在农村走访发现,同样遇到资金短缺困扰的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并不在少数。缺乏抵押、融资渠道少、贷款额度小、办理抵押和担保时费用过高等依然制约着农村现代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落实,农村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近期一项专题调研显示,今年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截至今年9月,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110.78亿元,同比增长14.26%。
但银行工作人员也坦言,尽管涉农贷款总量有较快增长,但相对于旺盛的农村资金需求来说,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支持面也较为狭窄,涉农贷款投放中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改进和提高。
涉农贷款成“鸡肋”
在国家大力支持金融体系向“三农”倾斜的情况下,为何涉农贷款仍然出现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涉农贷款可以说是我国金融机构业务“鸡肋”。缺少抵押物是长期以来涉农贷款一直难办的最主要原因。而伴随着银根收紧,在稳健货币政策下,银行出于效益和风险的考虑,信贷额度更倾向于大型工业企业,同时也会提高贷款利率。
据了解,蚌埠市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的涉农贷款利率目前已按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执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40%以上执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80%至100%,农户贷款成本大幅提高。而该市怀远县农村合作银行的农户信用贷款和五户联保贷款业务则暂缓发放,手续要求报总行批准,仅发放以教师或公务员工资担保的抵押贷款,且额度减少,10万元降至5万元,重点推粮食加工企业多户联保贷款。
在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潘淑娟教授看来,金融机构难以下沉农村,真正服务农村的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也是农户贷款难的主要原因。目前,蚌埠市已有1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1家。但其中一些机构却偏离了支农方向。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今年二季度,蚌埠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向主要为经济开发区新设立的企业。
此外,金融产品期限短,反担保手续费高昂等,也大大抑制了农户的贷款需求,增加了农户、涉农企业的财务成本。目前涉农贷款的期限多为6个月至1年,其中1年期以内贷款占50%以上,固镇县争华羊业有限公司、五河县双丰面粉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周转的贷款资金90%为1年期,一旦出现续贷不成功则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多方求解破难题
破解农户贷款难,路在何方?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靠“信用”将是工作的突破口。目前,蚌埠市三县均在探索,如五河县试行“百村千户”信用工程,推出“信用村+信用农户+贷款”业务。截至今年8月末,3个试点村共审核认可信用农户615户,累计放贷1055万元,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固镇县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试点,累计征集农村青年信用档案1175份,为408户信用青年农户投放4505万元贷款。怀远县依托农业银行“惠农卡”,开办巾帼创业小额贷款试点,96户农村妇女带头人获得了358万元的贷款。
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了一位种粮大户五河县临北乡段庄村的卢炳松,他流转了1500多亩田地种植小麦。他告诉记者,尽管每年他需要近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但他并不为贷款发愁。除了用多年固定资产做抵押外,他与当地信用联社创造性的将库存粮食作为抵押物,办理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从银行获得了400万元贷款。
“破解贷款难题,还需加强农民与金融机构的对话。让农民理解金融贷款的基本理念,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学会用"普通话"向金融机构表达自身优势与诉求。 ”潘淑娟认为,加强农民金融知识培训和金融风险教育,帮助农户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账务,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长久工作,未来效果将逐步显现。
针对农村金融体系设置问题,潘淑娟呼吁,金融机构应当细化目标服务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放宽微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