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爱卡 小编:笔帽一转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内容导读: 我爱卡报道:今年9月8日,惠誉亚太区主权评级团队主管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本币债务评级可能将在未来12-24个月内被调降。惠誉指出,他们预测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将在12-24个月内出现实质性恶化。消息一出便引起市场了震动,中国银行业会如其所言,爆发危机吗?
我爱卡报道:今年9月8日,惠誉亚太区主权评级团队主管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本币债务评级可能将在未来12-24个月内被调降。惠誉指出,他们预测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将在12-24个月内出现实质性恶化。消息一出便引起市场了震动,中国银行业会如其所言,爆发危机吗?
何谓主权评级?
所谓主权信用评级,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政府偿还债务责任能力的评判。由于银行系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如果银行呆坏账增加、资产质量下降,银行就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从而爆发银行危机。银行危机一旦爆发,政府如果坐视不理,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并拖累实体经济,最终甚至会引发全面经济危机和大萧条。
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要救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对银行注资和刺激经济,这又会造成政府债务增加,损害政府的偿债能力。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爱尔兰等国政府都因此被降低了主权信用评级,惠誉对中国的警告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中国各大银行的资产质量已不容乐观,存在两大隐患可能导致危机。
首先是金融危机后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央行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甚至要求各大商业银行放松了放贷标准,向很多缺乏资质的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仅2009和2010两年间,银行信贷总额就增加了17.5万亿元,是2008年以前信贷总额总和的50%左右。如此追求数量必然损害质量,相当部分的贷款企业的现金流不足以还本付息。在未来两三年内,随着贷款期限临近,很大部分的信贷可能成为呆坏账。
其次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膨胀,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通胀压力上升,央行开始收紧信贷。但由于主要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信贷规模等数量型工具调控,却没有把利率调高到合理的水平,无法遏制银行的放贷冲动。于是银行通过与信托、证券公司合作、发行理财产品等等技术手段,实现名义上理财、实际上放贷。这种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能规避央行的数量控制,但相关操作不透明,缺乏规范,运行周期短,相当部分的表外业务被用于炒作各类资产,难以控制风险。
银行两大隐患究竟制造了多大的窟窿呢?
由于相关信息不透明,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在2009-2010年新增信贷中,有约10万亿元流入了地方融资平台。而其中约六成左右的融资平台靠本身的现金流是无法还本付息的,仅此就可能产生5万亿元的呆坏账,再加上表外业务和其他正常贷款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银行隐蔽的呆坏账总额可能高达六万亿元,几乎等于目前商业银行净资产的总和。即使呆坏账能收回七成左右,也是对银行的重大打击,很多中小银行可能破产。
我爱卡评论: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内众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缩减、用工成本加大等多方面经营压力。而政府虽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试图维稳经济市场,但由于监管和调控力度的不到位造成大量资金流入投机市场并最终导致呆坏账猛增,而国内众多实业发展却遭到二次冲击。
而在惠誉看来,虽然我国经济有重大隐患,但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期,银行每年都能从存贷业务中获得巨额的利润,有能力冲销相当部分的呆坏账损失,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加上国内银行也大部分仍属于国有资产在必要时政策面上的倾斜可能性很高。使得评级机构并没有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惠誉的警告主要作用还是在于提示风险防患于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