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编: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3日
内容导读: 据报道,由于国内企业利润下降、违约增加、股市暴跌使信贷融资形势恶化,中国领导人面临帮助银行业削减不良贷款的压力。这类不良贷款的规模已经创2008年以来新高。于是,国内媒体纷纷猜测中国重启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可能性很大。
不良贷款规模创新高 资产证券化需把握火候
据报道,由于国内企业利润下降、违约增加、股市暴跌使信贷融资形势恶化,中国领导人面临帮助银行业削减不良贷款的压力。这类不良贷款的规模已经创2008年以来新高。于是,国内媒体纷纷猜测中国重启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可能性很大。
早在今年8月,建设银行就对外宣称,其正在研究不良贷款证券化。目前不良贷款证券化市场内部环境已经具备,商业银行有需求,监管条件、中介能力和投资者认可等条件均已具备。
在通常情况下,银行主要通过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四种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不过,前三种手段效果有限,而批量转让又受限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容量有限等因素,不利于快速压降不良资产及拓宽投资者范围。对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对他们是利好,只是现在已经多得连资产管理公司也应顾不暇了。
以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能力无法消化上万亿庞大的银行不良贷款,而银行业又迫切需要信贷资产证券化。于是,监管层也有了重启之意。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上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等途径,盘活存量资金,处置不良资产。不过,笔者认为,将不良资产风险转嫁给资本市场,存在着四大问题:
首先,在国外无论是银行、企业还是国家发行债券,都有专业的评级机构对其发行债券的信用进行评估和定价。而中国的中介机构权威性存在质疑,存在信用评级标准不明确、评级机构信息透明度低、规模不大、运作不规范、评级公允性与商业利益冲突等问题。比如我国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对铁道部发行的债券评级为AAA级,比中国国家的信用评级还要高。
如果推行信贷证券化,投资者肯定会依赖在中国活跃的美国评级机构,可大家别忘了,1997年至1998年他们就没有做好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评级,更别提到了21世纪他们对出现不良资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中国搞不良贷款证券化,恐怕难以找到客观公正的评级机构。
其次,将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确可以化解风险,但是硬币有正反两个方面。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银行就是把没收回来的个人贷款打包出售,结果过了头,就出现了危机。笔者认为,金融创新本没有错,但这其中不仅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而且还要对其加强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无疑给监管当局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次,即使是银行将优质或劣质资产一起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也只是银行间交叉持有,既无法化解系统性风险,也无法增加更多的信贷资金,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显然,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还不大,需要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民间资本来参与。
最后,银行需要资产证券化的对象是不良资产,而非优质资产。在资产证券化试点初期,银行总是挑选一些相对优质的贷款、一些比较有把握的贷款来进行证券化。而监管层对不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口径依然收得较紧。而现在,就算将不良贷款的债权打包转让,债券市场要么会响应者寥寥,要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将不良贷款打对折出售才能接受)。
允许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无疑是化解金融风险、盘活存量资金的较稳妥的办法。但是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没有先例,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把握火候。过度的金融创新必会引来更大的风险,而采取较为保守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则效果肯定会不如预期。
我爱卡(www.51credit.com) 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
更多信用卡优惠、服务信息尽在我爱卡客户端 猛戳//www.51credit.com/phone.html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