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爱卡 小编:赵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0日
内容导读: 互保联保业务留给银行的教训太多,以致所有的银行都不会放松对每一家互保企业的审核,银行和企业重新回到了前所未有的理性阶段。
互保联保业务留给银行的教训太多,以致所有的银行都不会放松对每一家互保企业的审核,银行和企业重新回到了前所未有的理性阶段。
但银行的过度风控,意味着原来可获得贷款的一批中小企业将无法达到银行贷款的门槛,背离了互保联保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初衷,这个“死结”该如何打开?
经济环境向好时,企业都愿意采用互保联保模式贷款,经济不景气时则趋于谨慎,生怕被经营不良企业拖下水,这一变化正是当下浙江互保联保贷款风险频发后企业生态的真实写照。
不仅企业如此,银行在发放互保联保贷款时,对借款主体的审核以及总体授信额度的控制也趋于严格。一连串的信用收缩,与当年经济形势大好时互保联保贷款放大企业信用的效应形成明显对比。互保联保制度设计的“保险索”初衷,在经济不景气时却成了火烧连营的“导火索”。
浙江某村镇银行近日爆发了一起联保案件,借款人年收入1万~2万,5个人联保后可从银行获得百万元贷款,贷款出问题后还款变成借款人的天文数字。这一案件其实只是浙江地区通过互保联保大幅放大信用倍数现象的缩影。
如今,紧随一波波的跑路潮,风险正沿着担保链条迅速扩散,互保联保困局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业内并不鲜见。